2020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商报记者 曾云毕 诸葛芳芳
昨日上午11点半,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科目结束。今年高考作文考的是“人生”。
在温二十一中考点,温十四考生小吴说,根据作文题给的三句话,他将主题定在了人生上,“类似作文平时写过,不过真的不怎么好套,挺难的。”
在温州中学考点,温中考生小虞说,她主要把落脚点放在“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这句话上,“我的想法和父母之间肯定会有差别,自然会产生一些矛盾,我的作文就是写这些经历,不过,还是有点遗憾,感觉自己的立意不是太明显,作文有点泛泛而谈了。”温中考生小陈说,自己作文的主题与疫情有关,“疫情期间,看到了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社会赋予了他们英雄的身份,但实际上,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朋友,也会有负面情绪,这是我的落脚点。”
这篇作文到底要怎样破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师作家们的分析。
审题核心落在两个关键
崔勇(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一如既往,浙江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仍然没有大“圈套”,只要细心,考生审题不太会跑偏。本次的作文题的中心题旨就是“自我期许”和“他者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个“他者”包含家长和社会两个层面,家长“亲近”而具体,社会“大”而泛化些。当然,落实到家长这一层面,可能有些考生会联想近些年的俗语——“别人家的孩子”,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就可能无休止地陷入“抱怨”之中了。这不是上佳的思路。社会层面是大势的导向——比如移动互联时代需要更多的“技术”需求。社会层面的导向,也影响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但并不必然。
审题的核心要落在两个关键。第一关键是“落差”和“错位”:“落差”体现“高下”,“错位”更偏向“平行”。也就是“落差”要体现出所谓的“价值的大小”,而“错位”则体现出“价值的不同”。
第二个关键是“体验”与“思考”:“体验”更多的是“指向自我的内在感受”,更强调一种“自我叙事”,比如可以写成“母亲,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倾诉,也可以写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样的“自我沉思”。也就是说,它强调的“自我感受”,可能更强调抒情和议论的结合。而“思考”,则强调的是写作者对“自我期许”和“他者期待”之间的“错位”与“落差”的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更强调议论。
当然,写体验,也可以加入“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例子”来议论,更多的要体现写作者对这些历史或者现实中的例子的“沉浸式的代入性体验”——把“他们的故事”移情到“我的感思”。比如,你举李煜这样的“错位”例子的话,写“体验”估计要沉浸到“词人李煜”的那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心理感叹,而思考,则更强调“朱颜改”的现实。
这个题目,对那些语文功底深厚,语言表达能力好,运思能力强的考生来讲,会写出好文章来,因为不愁没话讲。古今中外这样的人事,实在是太多,毕竟人生就是在“对中错”,在“错中对”。范增对项羽的期待就有不同。——“亚父”也算家长?呵呵,范增应该是项羽集团的社会期待的代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期待和李清照、薛涛等女才人对自己的期待,柳如是的自我期待和钱谦益自我期许也是错位……
当然,最好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二爷”——贾宝玉了。但如果你要写到“悔教夫婿”那是要注意对“他者”有一个纠偏——毕竟这个题目没有讲“爱人”而是强调“家长”期待。如果要照进现实,今年的疫情中的“白衣执甲逆行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例子——这些90后白衣人,在这样的形势下,遇到的“可期待”的社会预期,但要注意的是重点要落在“错位”感——“医者”和“战士”这一“错位”的价值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