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是目前媒体上出现最为频繁的字眼之一。所谓“和谐”,是在承认社会利益分化的基础上,全社会共同谋求平和的、低成本的、充满生机与张力的博弈和自由互动空间。它要求社会各阶层之间,必须有足够自由、平等、公正的竞争机会和互动空间,避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在我国,在通往和谐社会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障碍,其中教育公平问题尤为突出,因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自由与公平,往往直接取决于教育公平。前不久,在网上一篇标题为“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的文章在网民中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也成为了“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人们能普遍地感受到目前教育不公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它与每个家庭的利益关系太直接,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对社会的和谐影响也太大。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从消除教育某些明显不公做起。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献计献策,认识也更为深刻,都将矛头指向了现行的教育制度,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思路呢?信息技术的应用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对此理解的不充分却使得近年来我国网校的发展虽然如火如荼,但网校在社会功能实现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不甚明了。事实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民主的力量,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点对点沟通与交流的最佳方式,因此也是缓解当前教育不公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手段。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网校这样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全民共享的要求,也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清华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和品牌号召力是无出其右的,倘若能跨越地区、贫富的界限,让所有的人将能平等地获得这种教育资源,这将极大地弥补制度带来的教育不公并能形成示范效应。令人振奋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已在这种尝试中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以“源于教育、服务教育”为理念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优秀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网校除为所有用户提供清华附中附小最新、最好的资源外,还通过合作校的模式整合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共同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为了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能真正获得这些资源,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一反同行的精英化取向,制定了“普及化”的市场及价格策略,以保障这些地区的学生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教育。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网络教育”的经营宗旨,也暗含了解决教育不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
从另一个层次上说,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和谐发展,而网校教育本质就是一种重素质培养、素质提高的教育形式,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网校的发展一定要在促进“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上找到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方面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也可谓深谙此中真意,在遵循“激发思维、开发潜能、规范实践”的素质教育目标前提下,网校在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在教育资源内容中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比重、在学习界面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与个性化、更加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协作,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在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学的兴趣和能力,而且所有的素质教育内容都是清华附中附小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新经验,保持与清华附中附小学校教育的同步性,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总之,在促进“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网校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教育不公的现实、对推动和谐社会进程能有多大贡献,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成立不到两年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能够率先赢利并荣获“2004年度十佳网络教育机构”的不争事实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网校发展方向的前景。其实,赢利对于所有网校都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但关键是在教育这个较为特殊的领域,你的赢利是选择牺牲公平来获取效益还是选择兼顾公平的薄利多销,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抉择。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它所秉承清华传统的大气魄和远见卓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具有远见的网校加入到解决教育不公的队伍中来,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