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22岁的年轻人,都在做什么?
有人已经踏入社会成为职场螺丝钉,有人在为毕业找工作而彷徨,也有人在为找工作还是考研而徘徊。
有一个人他高中是个学渣,但是后来他的成长轨迹却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在22岁时居然成了985高校的正教授,他就是刘路。
年纪轻轻的他,如何完成的这个逆袭?这一切荣誉源于他在大三的时候,独立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西塔潘猜想。
01天才也叛逆
刘路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上无法给他什么帮助,平时的功课基本都是靠刘路自己完成,父母很少辅导。小学时,刘路对数学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爱好,读高中时成绩也不好,全年级600多个学生,他排在500多位,是大家眼中的“学渣”。平时成绩也不稳定,成绩忽高忽低,高也不过是十几名,还有过成绩倒数的时候。就连数学成绩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文科更是离谱,连书写表达都是问题。这样一个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天才的影子。
他唯一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对数学的特别关注。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课本上的数学题发愁的时候,刘路已经开始自学数论了。高中三年,为了高考,很多学生都还在题海大战中奋斗,刘路却把时间用在了学习数学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务正业。他的父母为此非常担心。但是即使父母发火,也没有让刘路改变主意。他依然固执的坚持自己的做法,最后父母也放弃了,只能任由他自生自灭。
叛逆的少年刘路让老师也很头疼,高二的时候他经常故意不完成作业,他的理由是:写作业没有用,还不如用那些时间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下,刘路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叛逆如他,不受任何人的影响,高中时就已经偷偷自学大学数学的教材,自学完成了高中的数学教材。
这样一个不按套路走的高中生,高考的时候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他对自己估分是600多分,但高考的时候实际考了575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从一本到三本,全部填报了数学专业。他的任性,让父母非常恼火,但是他不想抛弃自己的梦想,不愿意屈从于现实,选择大众眼中的热门专业。
02破解西塔潘猜想,一鸣惊人。
大学给了他更加自由的空间,在很多大学生打游戏的时候,他埋头研究学说,在他眼中,“玩”数学比打游戏更有趣,更过瘾。
上大二时,他开始自学数理逻辑,开始进入了“疯狂模式”,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偶尔看到他坐在电脑前面还是在下载资料,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数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喜欢不断给自己找新的挑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国内外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西塔潘猜想”即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上个世纪90年代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反推数学猜想,这一猜想困扰了许多数学家十多年之久。刘路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把这个问题印在了心间。
2010年10月的一天,刘路偶然间发现可以用别的理论来证明这个猜想。想到就做,刘路经过两个月的苦战,终于得出了结论,并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刊物——《符号逻辑》杂志。
“西塔潘猜想”被破解的消息迅速在数学界传开,震惊了整个世界数学界。困扰很多学者的问题,竟然被一个大三的学生破解了,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还是大三学生的刘路因此而一鸣惊人,被外界封为“数学天才”。
0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对于刘路来说是偶然,更是必然。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厉害,他认为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特长,只是因为他对数学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成就。
他喜欢用“玩”来形容自己对数学的研究,戏称是“玩数学”。用研究并不符合他的初衷,因为喜欢数学,所以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过程,对他来说,就是玩的过程。“玩”是基于他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