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宋代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2.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3.新阶段和新时代的外交成就;4.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及其表现。
必修2
1.小农经济的特点与影响;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3.殖民霸权的更迭过程;4.改革开放前全国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与失误;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6.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7.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后的物质生活、社会风尚特点与原由;8.经济全球化的原由、影响。
必修3
1.诸子百家的基本主张;2.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3.马克思主义大规模传播的时间、表现、原由;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及其表现。
三、强化阅读分析能力
材料题,阅读分析能力是考查的核心。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大致能够分为三个层次:
1.脱离材料,一味堆砌所学知识。
2.重复材料,一味摘抄原文。
3.针对材料,发掘历史数据。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儒家政治思想做出了哪些新发展。
一味堆砌所学知识: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用天下之法替代皇帝一家之法;工商皆本。
一味摘抄原文:出仕为天下,非为君;天下非一人能治,分治之以群工;君臣名异实同。
发掘历史数据: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分治;君臣是合作和平等的关系;
三种层次的答法,第三层次才是符合要求的。建议学生们在考前维持肯定的练习量,不断增强阅读分析能力。
地理
复习注重提高四项基本能力
南开中学高三毕业班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梅宏柱
第一、获取和解读地理数据的能力
简来说之,就是要能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图形图表中读取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数据。因此要继续充分训练自己获取图文数据的能力。比如,能够尝试结合历年真题,针对挑选题中各选项的表述或综合题的参考答案,反向联系题目出示的相关数据。这有助于各位提高此能力。
第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信息、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地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地理坐标的推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信息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信息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
针对地理知识的复习,建议把容易搞混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近日点、远日点;天气、气候等。此外,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建议再次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筛查,查漏补缺。
针对地理基本技能的复习,建议大家考生重视地图数据的获取与训练。大部分考题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甚至是微观、局部区域的地图。这就要求各位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地区定位能力。
第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此项能力要求学生们可以用正确的地理思维,通过比较、推断、分析,并用科学、简洁的地理语言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最先,在进行地理思维训练时要“重联系”。地理环境具有总体性,即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何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只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在进行地理思维训练时要重视地理事物的共性总结和个性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等,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
再次,要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述。
第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可以运用人地协调发展等正确的地理观念,通过提出必要的论据,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建议考生积极关注生活中热点问题,将个别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了解个别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形成原由、提出个别问题的解决措施。
生物
回归课本 细节决定成败
天津一中 一级教师 竞赛教练员 徐堃
一、回归课本,突出主干
高考考题变动万千,但原理均来自课本,教材是命题的本源。 许多考生直到高三都没翻过教材,只是吃透学校的学案讲义,这是不对的。对于以前应该熟记但习题里又没有频繁涉及的知识点, 许多学生会有遗忘现象。不如趁此时机,找半天时间,安静坐下把教材翻上一遍,把易搞混的概念、课后的典型习题、章节的前言和小结、旁栏思试题、小资料等内容逐个盘点一番,在把握重难点基础上,再梳理出每一章的知识网络,假如你能做到合讲课本之后,脑海里自然浮现几本书的知识脉络体系,这一关你就成功啦。
二、精当训练,脱离题海
冲刺时期,不做题当然不行,但沉溺题海又会事倍功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做题的重要是精选习题,精当训练,切忌多难杂,还要有反思。这一时期的习题,最好的挑选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尽管高考不会重复出题,但真题最能体现高考命题人的思路,假如你会总结,甚至还能从中看出高考命题思路的改变趋势。
我们在做题时,不应该满足于题目的答案,还应思考出题人的意图,比如在材料题中,出题人一般会设置前后若干层次的问题(若干小问),引导考生逐层深层次探究问题,这类“典型例题”最能体现出题人思路,从题干的解读到给出答案,都有非常明显的导向性,如信息表、曲线图、遗传图谱、生理图解、实验设计等。多做这类“典型例题”,少做无效题,才能事半功倍。
三、审题为先,规范答题
生物考卷尽管考题不多,但综合性强,尤其是非挑选题,题干比较复杂。特别是材料题、实验题、数据题一类的,要运用题目给出的新数据,联系已有知识进行作答。这就对考生们的审题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讲,这类材料题都是出题人根据最新的文献和研究报道,化繁为简给你“讲故事”,考生的任务,就是从题目所给图、表、曲线、文字中,读懂出题人讲的“故事”,假如你审题不够缜密,思维不够仔细,甚至看到第五行就忘记第一行在说什么,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除了要仔细审题,看懂题目外,对于第II卷的规范作答也是考生特别须要重视的问题,历年来,我们在阅卷中看到 许多考生因为作答不规范而失分,十分可惜。要做到规范作答须要注意四个方面:逻辑合理,意思完整,用词专业,正面作答。即在答案中逻辑关系要正确清晰;答案要完整表达,不要写半句话;尽量用专业术语,不要出现大白话,不写错别字;在答题时要从正面入手,不要答非所问(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题目问甲乙丙三种试剂选哪个合适,原由是什么,假如你认为甲合适,回答原由就要写出甲有什么优点,而不要去写乙和丙的缺点)。细节决定成败,不要让到手的分数白白溜走。
心理
三个“合理”两个方法一个心态
天津市教科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志英
一、三个“合理”
第一,对高考认知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