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事象、地理问题、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
【典例3】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本题在引导学生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对浮游生物分布的形成机制进行判定。地理环境各要素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但要素与要素间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地理实践力
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4】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该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素材与真实的生活情境,其中线路分布、走向、里程信息等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
(二) 必备知识
近几年的考题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助力高考精彩文章
昭通2020名师助考㉟丨如何巧做地理选择题
昭通2020名师助考㉝丨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
昭通2020名师助考㉜丨应对陌生题心理减压的科学方法
昭通2020名师助考㉛丨物理用好伏安法助你高考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