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一方面是,高中生往往又对很多职业的工作内容认识比较模糊和宽泛。比方说,学心理学就一定是会帮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经济将来肯定能炒股会投资赚大钱、学设计的主要就是画画,等等。这些也都是社会上对于各种职业的粗略认识。而事实上,很多专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与人们观念里的形象完全不同。笔者也鼓励大家从多种信息渠道去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幸运的是,当今高中生所处互联网时代相较于10年、20年前在信息获取的效率上有显著提高,所以能轻易地了解到各种专业的信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便是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往往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信息碎片化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决策判断上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还提倡学生去了解局内人的真实感想。
什么叫局内人?就是已经在读某个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一个专业有着感性而又客观的认识,对于很多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此时学校以及家长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学校可以邀请校友回母校讲讲他自己在大学的经历和专业学习情况,或者家长通过亲戚朋友里有相关经验的人去了解自己孩子喜欢的专业的情况。
这时又会涉及到第三个方面,也就是大学和专业应该是由孩子自己决定还是父母帮TA决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很多父母出于各种理由强行要求孩子选择他们明显不喜欢的专业,这样做的危害是巨大的。引起家庭矛盾自不必说,志愿填报后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孩子不满意,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对将来发展失去动力,心理学里面叫“内在动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内在动机,TA对将来的职业规划也会是被动的、模糊的,甚至会出现反社会的倾向。因此提醒广大父母,千万别逼孩子去TA不想去的学校和专业。
当然,这并不代表父母不能提供任何建议和意见。相反,父母仍然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寻找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起学习和讨论、支持和协助孩子做出他认为最恰当的决定。沟通,是关键。事实上,在生涯规划方面,并没有最完美的选择,只有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很多人最初的专业和后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也照样能成功。有着自主的长远的规划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抱着开放的心态,是填报志愿时比较好的一个状态。
另一个与填志愿相关的是同伴的影响,这其中受到高中恋爱对象的影响尤为明显。很多学生为了能与自己的对象同处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城市,会选择填报自己不是最喜欢的志愿。在此笔者需要郑重提醒,填志愿当以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为主,随后再考虑其他因素,否则,会发生到了大学以后没多久分手但是又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事情,到时后悔莫及。但是如果两个人考到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真爱,事实上地理上的距离并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