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传统的文理分科,新的模式增大了考生的挑选面。”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同学能够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在12种学科组合中自主挑选。而传统文理分科只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固定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理科固定组合。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科目,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科目。高中时期学习物理或历史学科是大学时期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科目专业的关键基础。因此,将这两个学科作为首选学科,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同学的培养。
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表示,“3+1+2”对高校录取是非常好的方案,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学科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学科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挑选的两门学科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同学选考的学科不同、各学科考题难度不同、各学科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等原由,是为了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撬动高中教学改革探索 呈现教学新常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说,这一轮高考改革之所以叫综合改革,是要通过考试倒逼同学培养方式的变革,既牵动中学教学改革,又对高校招生录取产生影响,这带来的将是同学全面而个性的培养。
从早已试点的省份来看, 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如同学进校选科制、分层教学、分组学习、走班教学等成为一种教学的新常态。而在第三批改革省份之一的湖北,武汉部分高中早已在方案发布之前尝试推出选科“套餐”,供高一同学挑选。
为了让同学科学选科,减少功利因素,学校开始关注同学的生涯教育。北京市东城区自2017年启动“生涯教练”种子培训计划,通过加强生涯教育师资来破题;武汉二十中投入400万元,进行软硬件建设,在高一新生中开设了生涯规划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学校的改革探索任务非常艰巨,要尊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多样化进行探索。
评价方式更多元 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高考综合改革过程中,招生录取方式也在趋向多元:在保证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有统招统考录取、有高校自主招生、有面向农村区域考生的专项计划、有高职院校的分类招考等。
许多专家觉得,在新高考改革中,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以高考统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肯定要可信可用,这才是打破当下唯应试教育倾向的完全。
钟秉林说,要把综合素质测评档案用好,一是高中提供的同学综合素质测评档案要是可信赖的,不能弄虚作假;二是这张综合素质测评档案要是可比较的,它客观反映每个同学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不是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的空话、套话;三是高校肯定要使用,不论在招生录取的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时期去使用,终归要用,否则高中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此轮高考新方案中还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这么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同学尽早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觉得,此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设计,将两类人才分类考试,有利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分类培养,两类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初显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