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注重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新文科+新工科”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法学学科的优势资源,提倡各专业与法学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法学+”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等7个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项目。
今年我校新增“新闻学+法学”、“法学+工商管理”、“法学+英语”等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国投放招生计划,是重庆市首个获批该项目的高校。
其中,“新闻+法学”项目培养既具有新闻学专业技能,又具有法学专业思维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计划招收40名;“法学+工商管理”项目以“精商明法”为目标,培养“法商融合”人才,计划招收40名; “法学+英语”项目更是以服务于国家人权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法治人才,计划招收60名。
学校还推行灵活的辅修制度,培养通专人才和跨界思维,现已开设的辅修专业有:法学、金融学、会计学。
(三)实务教育人才培养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通过搭建课内外实务指导五大平台,形成了务实教育办学特色。
一是“课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实践类课程占比达20%以上,实体法和程序法双师同堂、多师同堂,是最有特色的授课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化探究式学习、实践性模拟、综合性创新,打造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等多组务实教学项目;
二是“课外实务指导平台”——聘请了一大批实务部门的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和实务导师,建立了实践教学调研制度、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等;
三是“校外实践训练平台”——高度重视学生集中实习,提供实习岗位和教师全程指导,专业集中实习率达到90%以上;
四是“教-赛-学一体化平台”——西南政法大学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律师事务所、模拟仲裁庭、模拟国际法庭等训赛项目,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条跨界思维培养、专业技能实训与以赛促学、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西南政法大学是省级“众创空间”,拥有上千平米的专门场地,孵化了创新企业10多个,每年近5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特色通识性人才培养平台
在本科阶段,西南政法大学秉承宽口径、通识性人才培养理念,在法学教育方面,六个法学院适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的师资力量。在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采取大类招生、低年级大类培养,二年级以后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转专业的规定方面,学校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专业成绩绩点排名专业前20%或第二学期专业成绩绩点排名前20%都可以申请调整专业,由接收学院进行考察。此外学校开设的实验班,面向全校所有新生进行选拔,2019年大约选拔近300人。
(五)“金课”体系建设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拥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近年来,致力于法学核心课程“金课”建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正式上线法学核心课程13门,是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法学类课程最多、选课人数最多的高校,选修人数累计达30万人次。在爱课程网推出的“一流大学系列课程”中,入选中国大学MOOC“行业特色院校系列”课程。
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共有《刑事诉讼法》《法理学》《手把手教你消费维权》《犯罪心理学》《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等在线开放课程,被认定为“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
法制网记者:西南政法大学办学硬件条件如何?
学校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8千平方米,馆藏文献近420万册,数据库70余个,提供了300个电子阅览机位和3300多个阅览座位可为读者自习阅览之用,堪称西南地区法学文献信息中心。博学楼、笃行楼、致知楼大量配备冷暖空调的教室提供给学生自习,在浓厚的学风中自发地汲取知识。
整洁温馨的住宿条件,带阳台和独立卫浴的4人间,冷暖空调、热水器、书桌、网线等学习、生活设施配备齐全。
有三个学生食堂,高端舒适的就餐环境,丰富齐全的南北口味菜品、茶点,充分满足每个人的胃口。
灯光球场、室内篮球排球场、游泳馆、网球场.....体育设施应有尽有。
法制网记者:请介绍一下西南政法大学的收费与奖助学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