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关系、电子商务及法律6个专业按工商管理类进行招生;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4个专业按新闻传播学类进行招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4个专业按经济学类进行招生。被录取到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专业的,进校一至两年后按学校各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采取大类招生方式,可以减少学生进校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校法学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大类招生,录取到法学专业的考生,随机分配至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六个法学院学习,整合全校法学师资,适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时统一获得法学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法制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西南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
我校法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经济法和诉讼法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经济法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涉外、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种类型;法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不仅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类学科,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法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我校法学与北大、清华、人大比肩,评为世界一流专业,8星级。
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突出法学专业优势,注重培育法学与各专业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本科28个专业中有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是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是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18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部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省部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在重庆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和哲学在重庆排名第二。2018年,新闻传播学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重庆市唯一的新闻传播学类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此外,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生态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法制网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西南政法大学的师资队伍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数十载建设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7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60%,特别是法学专任教师近600人,居全国法学专业师资规模之首。学校教学名师荟萃、高层次人才辈出,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9人次,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56人次。这些专家学者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教学名师,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人选。学校“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已初步形成,必将为优秀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支撑。
法制网记者:请介绍一下西南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特色鲜明,追求卓越,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提倡大类通识培养,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搭建了五大人才培养平台。
(一)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是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覆盖所有类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五个院校之一,依托“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一带一路法治人才实验班”、“监察法方向法律人才实验班”、“监察调查法律人才实验班”、“人工智能法治人才实验班 ”等人才实验班,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二)“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