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的业务以公务员考试为基础,提供图书辅导、教育培训以及网络教育等服务。华图创始人兼总裁易定宏对其公司的商业模式概括得非常清晰,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称,“公司的业务主要为三块:图书出版、培训学校和网校,三者的收入分别占公司的比例为60%、30%和10%。”其中,华图全国各地分校已经有20余所;易定宏同时强调,网校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产值以500%的速度增长。”
从律考掘金到国考
通过一系列采访,记者发现,华图在两方面投入很多精力:一是自己培养老师,掌握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广渠道铺设广泛。
最初,华图只有四个人的团队,他们的第一桶金来自司法考试。2001年9月,易定宏在北京创办了华图教育,另外三位骨干易刚权、李品友、易海波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
当年10月,适逢律师资格考试、法官考试和检察官考试三考合一,但市场上没有相关的教材,易定宏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四人团队要在没有师资和发行渠道的情况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出书。
由于他们之前在三家出版社工作过,积累了一些人脉,就开始联系北京各大高校的法学名家,说服他们将书稿交给自己;同时,又争取到致公出版社的信任,解决印刷出版的问题。“为了能以最快的时间将书推向市场,四人常常就在印刷厂的车间里,和衣而睡,不舍昼夜。”
他们出版的书最后被学生争相抢购,易定宏挖到了他事业的“第一桶金”,公司队伍也扩充至20余人。
“我们不崇尚权威师资”
“我们不能单单崇尚权威,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易定宏说。
华图2004年才进入公务员培训领域,此时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开始火爆,市场上也已经有了不少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同众多培训机构一样,华图也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邀请专家来授课。
但2005年年初的一次培训课,改变了华图对“外脑”的依赖意识。
当时,有一门课程从外面请来了两名“非常有名”的老师,以及一名华图自己的教师。但请来的这两位老师,一位“因为口音及授课风格的问题,学员很有意见”,一位“课件形式不合学员们的口味,学员开始闹情绪,当晚就有很多人要求退费。”
而“我们员工的知识结构跟学员的知识结构有相似处,既有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大专生、中专生,他们反映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有人指出我讲课底气不足,有人指出我讲课应该更细更慢照顾基础差的学员。”华图内部人员这样说。
华图从此开始注重培养专职教师,在华图看来,这样才能把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华图自称对教师的挑选非常严格。“每一位要进入华图的教师,即使是参与公务员考试命题、阅卷的教师,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先做讲座、试讲、经过半年才能上岗。”
“蹲点式销售”
华图是从图书制作和销售起家的,这一块业务的收入至今仍占60%的比重。谈及在销售渠道的开拓上,“我们当年的主要打法就是蹲点。”华图员工说,这是个“今天仍被后来的华图人推崇的营销手段”。
一开始,华图让各区负责人驻扎在书店,并进行面对面的推销,同时获得第一手的反馈意见。另外一个营销手法是“在书里插放招生简章”,即说服书店方,让华图把自己的招生简章插入图书里面。“6万册啊,我在新华书店的仓库里插简章整整用了一个星期。”华图创始人之一李品友回忆说。
易定宏对记者补充说,华图的做法也是参考的国外模式。不过,虽然随着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走红”,公职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这一行业跟政策变动联系紧密,未来可能有很多变数。如何应对这些变动,也是易定宏正在考虑的问题。
钱经
一家民营的机构,华图如何能够掌握公务员考试的“博大精深”?
A华图的做法是“模块化”。即把考试内容的各部分打散,分成很细的类别,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老师来讲,“充分发挥老师的最强项,让考生掌握一套准确、快速的应试方法。”(这种做法是不是让人联想起高考?)
B华图把300多人的团队分成了8个很细的部门。其中,“面试精英团队”就有120多人,还有“言语理解与表达教研室”、“判断推理教研室”等部门,把公务员考试的应考策略拆解得如此之细。
投资方点评
点评人: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
华图是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公司,这个行业市场非常大。我们也看好易定宏先生这个人,他把一个四个人的团队发展到上千人,非常不容易。
点评人:达晨创投上海公司总经理傅忠红(主导达晨对华图的投资)
我在第一次接触华图的时候,发现它现金流比较好,如果按照原有的节奏发展,不需要额外的资金。
之前上市的(教育行业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外资的项目,达晨首先是看好这个行业,然后再找到好的切入点,华图是我们觉得最好的一家,它是一个行业龙头,国内专注于高层次素质教育培训的很少,华图在这一块是我们比较看好的。
第三只眼
点评人: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
公职教育目前在国内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朝阳产业。到了2008年,总的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我们正在培育本土的教育机构,如果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必然能够增强我们对外资培训机构的抵抗力,而华图已经做到一个非常细致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