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而此次《若干意见》则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合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我国在发展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问题上是否侧重点有所调整?
叶浩文对此表示,整体而言,“方向没有变”,发展钢结构建筑,我国这几年一直都在做,机场、超高层、大跨度的体育场馆等一些公共建筑基本都是钢结构建筑,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想在住宅上面多推动一下。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方面更有优势。从世界范围看,国外钢结构、木结构建筑数量较多且便宜,我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也一直在发展钢结构公共建筑,但钢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所以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并不代表要放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而是两种都要发展,只是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继续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结构的优劣势,招商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郑晓刚对中国建设报表示,与钢结构建筑到现场可以直接拼装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多了一道浇筑程序,另外在简洁、便利、环保等方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也稍微差一些。“当然,钢结构建筑也存在容易晃动等缺点,所以在住宅领域还未得到大范围推广。”
随着《若干意见》的出台,后续落地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文件指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专项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范围;要加大推进力度,在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各环节明确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鼓励性措施。就此,任宏提出4点建议:一是各地制定政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建筑高度、地质及气候条件等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政策;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方面配套举措,比如提高建安成本;三是尽快解决标准图集、标准工艺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四是要培育“总包公司”引领行业发展。“华为就相当于一家能带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总包公司’,建筑业也需要这样的‘总包公司’,而不仅仅是‘大而不强’。”
此外,如何将标准化理念贯穿于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也备受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就此提出,将着力打造“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启动编制1项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以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明确通用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具体尺寸,逐步将定制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社会化转变,引导生产企业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就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进行协调统一,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设计和施工效率,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
除了完善标准化体系和出台鼓励政策外,郑晓刚还认为,政策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强制性约束。“以装配式建筑为例,各地出台具体的强制性比例要求后,推广的速度明显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也需从定性到定量,明确相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