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青春,是与高考血脉相连的。这是已经走过青春的几代人,甚至是即将步入青春的人们共同的底色。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在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中,“高考决定命运”不是挂在教室里的装饰性口号,而是切实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
如果说《青春派》中,居然的母亲不惜远离丈夫租住在学校附近,以便全身心呵护冲刺高考的孩子不能让你联想到一出“高考全家总动员”的壮阔场面;教室里课桌上堆叠着的与人齐高的书籍试卷不能让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你虎躯一震;那么从秦海璐饰演的严厉尖锐、目标清晰直指高考的班主任口中,喊出的一连串带有硝烟味儿的冲锋口号“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里,一定能让你仿若穿越了一般,一边“燃”着,一边寒毛直竖。
这才是普罗大众的青涩岁月,没有矫情的恋爱,没有打胎与车祸,没有与年纪不符的壮志未酬,也没有放浪形骸的时间和空间。再怎样粉饰太平,体制下的艰苦备考依然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因为那些如今看来肤浅的阵痛里安放着几代人的青春。
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考和青春是浓得化不开的笔墨,大多数人也许抱怨过体制的腐朽和坚硬,但面对自己的青春一定面带温柔。它充满了枯燥,茫然和无休止的试卷题集,但它却是我们曾经拼尽全力,豁出去奋斗过的勋章。
必须承认的是,不管是一直在放飞自我的小飞,或是经历了高考重创而又选择复读的居然,亦或是顺利考上名校的黄晶晶,这些影片中的人设都曾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这是《青春派》共情力量的来源。
刘杰在接受采访时说,“青春片不是偶像剧,青春是一种精神,真正的青春片应该是激情的,热血的,即使是80岁的人,一部好的青春片也能唤醒他内心的激情。”然而,或许是高考体制性话题太过沉重,《青春派》在对它的表现上点到即止,避重就轻。我们还是怯于在太阳底下大方地谈论制度诟病,于是影片里的青春成了避免谈论体制之恶的替身。
也许等到哪天,我们不需要以遮羞的心态谈起中国的社会环境、体制弊病时,能碰见比《青春派》更真实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