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数据, 清华大学2019年经费达297.21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全国高校科研经费之首,大幅领先于第二名的浙江大学(191.77亿元)和第三名的北京大学(190.07亿元),2020年清华大学总经费更是高达310.72亿元,同比增长13.51%。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大学,今年首次入围全球百强名列第73名,去年则排名101-150名(100名后只标注位次区间)。
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大学2020年总分为28.6分,其中“高被引学者”34.3分(去年为25.4分),“N&S论文”24.1分(去年为20.8分),“国际论文”67.2分(去年为64.2分),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实力不容小觑。2020年公布的统计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科研人员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科技大学更是超越北大、清华,蝉联全国高校第一。
ARWU排行榜的分数由校友获奖(10%)、教师获奖(20%)、高被引科学家(20%)、发表的《自然》(Nature)或《科学》(Science)论文(20%)、国际论文(20%)和师均表现(10%)六个指标构成。
其中获奖指的是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国际论文指的是被SCIE和SSCI收入的研究论文,评价标准相当严格。
双一流大学优势明显,深圳大学突飞猛进
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中,“双一流”高校占据绝对优势,71所中60所为“双一流”高校。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排名均有所上升,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共同排在全球第101-150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7所“双一流”高校首次入围全球500强。
非“双一流”高校也不乏拥有实力者,其中深圳大学首次入围全球前300,广东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0强。
深圳大学可谓是近年来杀出来的“黑马”,世界排名进步飞快,从2017年的601-700名迅速上升至2020年的201-300名,以每年进步100名的速度前进,甚至“跑”过了不少“双一流”、985、211大学。
数据显示,深圳大学“N&S论文”从去年的4.9分提升到9分,“国际论文”从43.9分提升至49.3分。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成果提升较快,展现出毫不逊色的科研实力。
既非211、985,又非“双一流”的深圳大学,在学校建设上却拥有非同寻常的胆识和魄力,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更是提出要在“2035年前让深大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行列”。
深大依托深圳市这一强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财政实力,近年来在科研上投入“出手阔绰”,官网信息显示,2019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1亿元。
2019年,深圳大学SCI收录论文3791篇,SSCI收录论文381篇。获科研奖励2846项。获专利授权4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9项。
港澳台地区的大学排名则不够理想。香港中文大学是港澳台地区排名最高的大学,排在全球101-150名。香港大学甚至出现了退步,去年排在101-150名,而今年则跌至全球第151-200名。中国医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则位列201-3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