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方法和方法论
很多人在考试之前总是希望通过看别人的经验,从中能找到一些捷径和方法。我一开始也是抱着这样态度。看了很多文章后,感觉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备考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的?每天用了多少时间?书看几遍?题做了几遍……纵然这些做法很详细,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人的区别。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很难会有太多重叠的地方。有的人可能有基础,学起来很轻松,书也不用看太多,而有的人基础薄弱,甚至是零基础,当然就得看的更多。所以,我认为,经验的文章应该更多的去介绍方法论,而不是方法。方法论就是方法的方法,方法的原则。只有掌握了原则,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注会,才能结合自身情况去运用。如果只是一味去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方法,却没有去总结其中的原则,很可能会误导别人,并不能达到本意,而仅仅是记录自己的一段经历罢了。
二、具备正确的心态
1938年,毛主席写下了军事名著《论持久战》。文章里指出当时国人的两种错误观点:亡国论和速胜论。持亡国论的人认为,日本的军事实力过于强大,我们很难与之抗衡,估计很快就会被日本打败;持速胜论的人认为,当时我们已经在某些战斗中战胜日本,所以日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我们会很快将敌人打回日本。毛主席指出,我们与日本相比,军事能力明显要低,这是一个劣势。但日本的供给和人员要逊于我们,同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们具备三个优势,日本则具备一个优势,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但是,鉴于军事实力的差距,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同样可以套用这种思路来面对注会。首先,很多人面对注会也是两种观点:逃避论和速胜论。持逃避论的人,一提到注会就会立即退缩,只会说:太难了,不可能考过;持速胜论的人,总是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立即拿下。客观的说,注会绝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考。同时,一年能过6科的人也是少数。那些在网上扬言看一个星期或者几天的书就可以通过的人,多半是炫耀自己。即便是这种情况,也大都有基础,或者以前考过。相当多的人处于这两者之间。注会难度在于内容多,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毕竟还是有重点范围的,主客观题目的设置是有限制的,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听辅导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复习,研究历年真题,多做练习,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集中精力,战胜注会并非不可能,只不过这将是一场持久战。白崇禧曾用12个字概括《论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我想,用这12个字来面对注会也是适合的。
三、综合阶段对策
在你通过了专业阶段考试后,肯定希望:要是没有综合阶段考试多好啊!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你必须得面对。总体来说,综合阶段考试比专业阶段难度确实要简单一些。不过,综合也有综合的难点,我们必须分开来讨论。
(一)综合阶段的实质意义
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可以看出,综合阶段需要你把单科知识串联起来。涉及一个问题时,我们要从几个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不仅是会背、会算。我觉得就是这样一种场景:你面前就是客户,他的相关情况摆在桌子上,你要针对他的会计、税务处理中不对的地方,告诉他错误之处,同时指出你判断的依据。或者他有财务问题要咨询,你要告诉他具体怎么处理,会有什么结果,每种结果的优缺点……这就是卷一和卷二想要考察的问题。
(二)综合阶段的难点
六门知识一起考,覆盖范围太广,但这并不是综合的难点。从常理来讲,范围广意味着考的就不会太深,事实上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各科的情况:
卷一里会计和税法的考法与专业阶段有本质区别,专业阶段注重计算,而综合阶段注重表述,要求你用准则的语言和相关税法规定把问题说清楚。审计的考察方式与专业阶段差别不大,都是注重记忆。针对一个问题,要从会计和税法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一点在2015年考试中十分突出,有些回归10年和11年考察方式的意思,只是比那两年考的更具体。
再说卷二,以公司战略为主线,结合经济法和财管。公司战略的考察难度并不比专业阶段简单,甚至还难些。经济法的考察方式变化不大,内容还压缩了很多,只是考察的知识点越来越细致。财管由专业阶段的偏重计算改变为简单计算和记忆想结合。
总体上说,卷一的会计和税法变化较大,难点在于运用准则来表述问题。卷二的三科本质变化并不是很大,难点在于记忆。所以,综合阶段考试最大的难点就是背,第二个难点就是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考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
(三)复习方法
我是跟着中华会计网校陈楠老师和杭建平老师进行复习的。必须承认这两个老师水平实在很高,他们的讲义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首先说陈楠老师。他的讲课是从审计项目的流程来讲的,你可以对审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针对一个问题,他会联系审计、会计和税法的知识,这也正是综合阶段所要考察的。他一直强调一定要学会用准则的语言,不要总想着计算和分录。习题班中,他把可能考察到的题型都进行了分类,适于考生了解考试题型。最经典的就是他的冲刺班,基本囊括了考试考点。2015年的冲刺班,他尤其强调了考纲的变化,结果考题也是根据他的分析来的。我只能说,楠哥强!当然,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说,陈楠老师过于张扬。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什么都不是,怎么去张扬呢?只能说他的表现自我的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比如,陈楠老师是属于实践派的,对于一些理论可能解释的不够,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人都是有自己的特长嘛!
再说杭建平老师。对于他,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专业阶段的公司战略就是听他的课。我当时很佩服他的串讲,2014年的公司战略试题基本没有超出他划的范围。到了综合阶段,他以公司战略为主线,把很多财管和经济法的内容都串联起来,使得知识关联性增强,更方便记忆和理解。习题班中,他预测的题型十分准确,考试就是按照他的分析来的。冲刺班划的重点更是精确,确实没超过他的范围。
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辅导资料吗?我想说,他们两位老师的各个班次跟下来,基本不用再买其他的资料了。对于专业回顾班的课,原则上不用再听了。如果要是有些知识确实忘了,或者专业阶段战线拉的比较长,也可适当看看,不必花费太长时间,会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