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政治客观题答案及解析命中知识点完整版

作者:新东方    网校新闻来源:新东方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
分享网校课程至:
我要评论

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考研教研室第一时间发布2010考研政治客观题及答案完整版。新东方考研政治由全国政治权威师资团队——任汝芬、汪云生、包任等领衔主讲。2010考研政治,新东方政治单选题16道全部命中;多选题17道命中16道!
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本题考察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考点参见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强化班讲义哲学分册第十页。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解析:本题考查马哲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参见任四模拟题(三)单选一,所考察考点基本一致。
  3.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解析:本题考察马哲中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原理。用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很明显,前三个答案均为错误答案。
请参考任之二47页51、52、53题,理解和把握考点实质选出正确答案。
  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答案为C 本题考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力转化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对资本家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某种有用性质即具体劳动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某种产品的特殊有用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抽象性质即抽象劳动决定的,这个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比劳动力价值的量更大。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这里劳动力的买卖并不同价值规律相矛盾,一切都按商品交换的原则办事。在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同时,货币也随之转化为资本了。
考点参见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强化班讲义哲学分册第30页。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解析:答案为A。本题将概论和马哲结合一起考查,实际考查的是马哲中关于矛盾的知识。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矛盾主要方面的解决决定着矛盾的解决。在这对矛盾中,显然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解决此矛盾,因此,生产力的落后将长期是我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考点参见任之二15页105—106题所涉及的考点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为D。本题把马哲发展原理和邓论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结合一起进行考察。涉及发展的含义、最终目的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请参见任之二133页第52题。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答案为A。本题属于知识性考查。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
请参见任之二115页194—198题。155页251-254题全部涵盖了考点内容。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答案为C。本题考查的是概论的内容,属于知识性考查。
考点参加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强化班讲义哲学分册最后部分。

  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答案为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属于记忆性题目。
参见网络课堂冲刺班讲义近现代史纲要分册第18页横横线知识点处。
  10.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答案为B。本题考查的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表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是探索开始的标记。
考点请参见参见网络课堂冲刺班讲义近现代史纲要分册第48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属于记忆性题目。
  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为B。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容。爱因斯坦的话强调的是“才”和“德”之间的关系。选项中,只有B符合题意。C涉及到的“礼”不仅仅是德,还包括礼仪规范等等内容。A和D都未体现道德和才两者的关系。
考点参见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冲刺班思修和法律基础分册讲义第20页

  12.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答案为C本题考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民族精神。勤劳勇敢、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都属于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题目中寓言所表达的中心精神应该为自强不息。
请参见网络课堂强化班讲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册第355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13.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团结友善
答案为B本题考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属于记忆性题目。
相应知识点请见网络课堂强化班讲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册第371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另可参加任之二270页第54题,此几乎是原题。

14.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要是()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答案A。本题考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该题属于常识性题目。
考点请参见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冲刺班思修和法基分册第30页。

  15.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万余人身着节日盛装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
  A。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8周年
  B。西藏自治区成立44周年
  C。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D。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的内容。
请参加新东方网络课程最后时政20题中“西藏民主改革”。
  16. 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9月二十国领导人比斯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的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失衡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源流动
  B。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C。各国消费文化主要生活方式
D。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答案为D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的内容。考察的是9月2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
考点请参加新东方网络课堂2010考研最后冲刺班讲义第55页77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答案为ACD 题目考察的的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B答案属于明显表达错误,可排除,剩下三个选项都为正确选项。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哲学分册讲义第7页。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案为CD。题目考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产生力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考点解析请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哲学分册讲义第33页。题目请参见任之二62页第192题,考点一致。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答案ACD。本题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不简简单单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资产阶段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答案为BCD 本题考察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中A答案明显是错误选项,社会规律的运动和作用带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里面,并不是自动和盲目地运动。
考点请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哲学分册讲义第23、27页。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答案为ABC 本题考察毛特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原因和内在涵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现实发展模式。现实发展模式是通过三代中国领导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艰苦探索取得的伟大成就,所以D答案错误。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二页。题目参加任之二弟127页第四题。
  22.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为ABCD 本题考察毛特部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30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2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为ABCD 本题考察的是毛特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83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题目参见任之二158页262—265题
  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为BCD本题考察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市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83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第121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题目参见任之二第168页第363题,基本为原题。

  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答案为ACD 题目考察中国实行和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的原因。既是国际趋势也是国内因素的使然。注意题目问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之所以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答案应该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和平发展之间的联系入手,这也是为什么B答案不能入选的原因。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115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26.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民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答案为AB 本题考察近现代史纲要洋务运动部分。洋务运动的起源、发展、本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等等。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9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仍然是封建阶段。考题参见任之二225页28题,基本为原题。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指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指明了革命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依据是()
A 中国内外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
C 中国革命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
D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答案为ABCD本题考察近现代史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部分。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幵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因此A选项正确。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不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B选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溥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敌人统治力暈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歩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因此C选项正确。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24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28、1942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战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
A 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 发展进步、中间势力,孤立敌对势力。
答案为ABD 本题考察近现代史纲要部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部分内容。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31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考题见任之二209页第108题。选项C属于当时国内处理阶级斗争的对策,固然不选。
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主的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 国民党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 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 国统区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
答案为ACD 本题考查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由于国民党政府独裁专制和官员的腐败,使之成为了第二天战线反抗的对象,故A正确;第二条战线是为了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而开展的反抗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军事上的胜利与失败无关,主要在于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故B错误;国民党内战政策违背了人民的和平意愿,故第二条战线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选项C正确;国统区生产萎缩,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危机严重,故选项D正确。答案为ACD。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38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30、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归祖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走回归祖国这条路,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息,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不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有追随先烈的足迹,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际的封锁,经过风风雨雨春秋,让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新时期宏扬爱国主义有什么启示:()
A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 个人理想要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 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 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答案为ABCD 本题考察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思想和法律基础分册讲义第4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考题见任之二277页16题。
  31.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宗教自由
D政治自由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因此选项BD为正确答案。选项A人身自由权与选项C宗教信仰自由也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与题意不符。
考题见任之二287页118题。
32、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有()
A 宏扬党的优良作风
B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 做好基层打基础工作
D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答案为ABCD 本题考察时事政治部分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时政20题讲义。
33、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2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注着中国东盟历时7年之久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 确保中国对外第一个自贸区在2010年全面完成
B 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到更高水平
C 为地区与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大贡献
D 为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提供法律保障
答案ABC 本题考察时事政治。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7年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经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第二,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第三,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时政20题讲义。

Tags:网校,网校业界,网校课程  
责任编辑:iqlong
  • 上一篇网校新闻: 没有了
  • 下一篇网校新闻:
  • 网校排名免责声明: 此内容系根据用户的意愿自动排行,不代表网校排名赞成被分类网校的内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