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所在学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活动情况的调查,非常丰富6%,较丰富28%,较贫乏占52%,非常贫乏占14%,说明教师对学校开展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式不满意,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关于对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表现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很好占8%,较好占22%,一般占52,较差占18%,说明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满意度不高。
五、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偏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实现以就业为生存的目的,存在着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精神培育的现象,使教育带有了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就使得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也都较普遍地出现了只重技能掌握、轻素质培养的偏差,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弱化,使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职业技能教育水平。
二是工匠精神培育还没有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认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育那只是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简单,还是空洞说教多于实践体验,理论性的传授多于行为实践,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参与职业精神培育的热情不高,重视度不够,教育的实效性差,很多学校普遍缺乏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全员性意识,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
三是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不理想。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鲜活的案例,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只重理论知识和规范的传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实践的培养,过分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方式呆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知”与“行”的严重不协调,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到达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企业规范要求,出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都不满意的局面。
四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与企业尚有距离。学生表示对本行业工匠精神方面的要求,对本行业的职业规范不清楚。学生希望多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与市场接轨,企业需要培养的人是实用的,是要服从于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实现真正意义的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还远远不够。
作者简介:
张建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