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谈中,云雀高中的老师们反复提到,不学课本知识肯定答不出高考题,但掌握了课本知识也不一定能答出高考题。在矮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同时,近年来的高考变革实际上偏向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学生。与新课程标准密切配合,一系列的高考变革实际上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新课程标准及一些高考评论所提出的课程学习建议当中,这一点得以显露无遗。比如:
语文课程学习建议: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交换浏览。像《语文报》《读者》《文苑》《语文学习》《青年文摘》《中外书摘》《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并积淀下来……
政治课学习建议: 广泛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这些林林总总的具体建议,大致可归纳为精选的课外阅读、有品味的娱乐活动及文化朝圣式的旅行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日常娱乐和假日旅行等必须符合知识分子阶层的品味才能构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一大基石,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而且反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老师应当为学生积极拓展各种课外资源。不过,新课程标准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在现实当中,课外学习基本成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责任。
但在云雀高中,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收入不高又疲于奔命。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恰当的课外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不仅缺少稳定的收入,不能与子女长期共处,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学校教育曾经的“失败者”,无法理解或看清楚特定的课外阅读、娱乐或旅行与高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在这些农村家长看来,从子女跨进云雀高中的校门那天起,他们已经把子女的一切都交托给学校老师了。面对攸关他们今后命运的高考,云雀高中的农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仰赖学校老师。而老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正如下文所揭示的,则是一套尚未与新的高考改革方向“接轨”的老传统。
惯常教学实践: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自21世纪初起,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高考在这段时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通过在云雀高中课堂内外的观察,笔者发现,云雀高中的教学与20世纪末相比并无太大差别,高三年级的教学基本沿袭了“应试教育”的传统,高度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访谈中讲到他们的课堂教学时,老师们反复强调的就是背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云雀高中每年都是遴选教学业务突出的老师给高三学生上课。2014年时,王老师教龄已有二十多年,韩老师教龄7年,他们分别担任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历史课和政治课老师。在云雀高中,每节课的时间基本是50分钟,每个老师每次给同一个班连上两节课。王老师每次上课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背记上次课知识点的情况,接着讲解几道单项选择类的练习题,然后点出这次课的重要知识点,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当中,王老师显然特别强调学生背记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文科综合试卷要求的一项基础性学科能力。韩老师认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只是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还不够,学生必须不断地做模拟试题。简言之,对应对高考的策略,韩老师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把背记课本知识点和题海战术配合起来。
做模拟试题实际上是云雀高中所有高三学生的一项日常训练。与河南省绝大多数高中一样,云雀高中在高二学年已经上完了所有高中课程,高三学年基本由三个轮次的复习组成。在每一轮复习期间,云雀高中都会组织若干次模拟考试。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模拟考试由起初的每月一次密集到几乎每周两次。不过,指责这些老师或批评他们的教学因循守旧并非笔者的本意。实际上,在高考前的最后一年,这些老师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为学生的升学结果是学校评价他们工作的最重要指标。而且,他们大多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过甚至仍有着切身感受。因此,他们真诚地希望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出人头地,并从此过上体面的生活。
接受访谈的申老师教龄已有二十多年。他对新课程标准及近年来的高考改革关注颇多,也在不断反思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