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难度] ☆☆☆
[频次] ☆☆☆
[学习方法] 对比+背诵
1. 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劳有所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1)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
具体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等。
(2)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利息和利润是资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非公有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收入等。
2. 形成和落实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初次分配:是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土地)、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首先强调“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性举措: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等。在劳动要素之外,重点提出了“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O
(2)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再分配: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过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方针。
关键性举措: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体质机制创新
关键性举措: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是衡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
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是:
① 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关键是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② 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必须重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还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初级经济师随堂练习题
[单选]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是( )
A.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B. 完善再分配机制
C. 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D. 保护劳动所得
【参考答案】:C。
【解析】: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是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