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集团针对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特点,提出该模块备考的六项策略,同时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时,也要适当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做到充足准备。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笔试课程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课程
一、题型题量
上海公务员考试言语模块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题目: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总题量保持在20~30题之间。
年份 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 阅读理解 总题量
2005年上海 10题 10题 10题 30题
2006年上海 5题 5题 15题 25题
2007年上海 5题 5题 10题 20题
2008年上海 10题 5题 10题 25题
2009年上海 5题 5题 15题 25题
2010年上海 10题 10题 10题 30题
二、真题解析
1、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和词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及关联词的运用。做好这个题,除了考生要具备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外,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题1:2009年上海第26题
王大妈听到小李说他父母的不是,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 )。
A. 不可名状 B. 不以为意
C. 不以为然 D. 不置可否
【解析】答案为C。“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根据题干中转折连词“虽然…却…”可知王大妈的心里并不赞同小李的做法,故用“不以为然”最恰当。
2、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题型最好的解题方法是语句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把句子缩短简化,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检查它们是否有语病。如果没有,再从主到次,检查定语、状语、补语是否存在语病。如果是一个复合句,除了一个单句一个单句地进行检查外,还应该把单句配合起来,看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否连贯,是否符合逻辑。
例题2:2009年上海第31题
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是一项是( )。
A.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D. 高速公路,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答案为C。A项中“提高”和“风气”搭配不当。B项不符合逻辑,“遇难者”不会呼救。D项中“滔滔不绝”不能形容汽车,词语搭配不当。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又分为片段阅读和篇章阅读两种题型,主要是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对于这类题型可以通过关联词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题。
例题3:2009年上海第44题
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的主力,虽然不如诗与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门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 散文的发展比较稳健,受外国影响较小
B. 新文学运动以后,诗与小说受欧美影响很大
C. 诗与小说不断变化,而且勇于进行新的探索
D. 新文学运动以后,散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
【解析】答案为A。根据关联词“虽然…却…”可知文段的重点落在最后一句“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门派。”即“受外国影响较小”,故选A。
三、六种备考策略
最后,就如何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得分率,下面推荐六种备考和做题的方法:
1、注重平时的积累。多看报纸和期刊,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掌握时政热点,利于常识的复习;三是了解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有利于申论的复习。这可谓是一举三得。
2、善于发问。在平时阅读报刊文章时不仅仅是读,还要善于自己发问,如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结构如何?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等等。
3、阅读时要留意文章或者片段的重要信息。科技文的重要信息主要是科技概念、科研发现、科研过程、科研的意义、前景等,阅读时要注意获取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是考查的重点。社科文和文学性的文章,要注意学术观点、论断,写作的意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这些都是重要信息。获取这些重要信息,对提高答题速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4、以真题为主,模拟题为辅。历年考试的真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通过真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考试的难度、特点,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
5、分类总结。做题时要善于分类总结,例如,片段阅读可按照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意图推断题等将题目分类。或者按照题目考查的重点分类,例如,考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对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等等。经过分类可对题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下次再遇到同类题型时可以节约做题时间。
6、熟用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技巧很多,如寻找关键词句、结构分析法等。有的同学虽然知道这些方法,但做题的时候就将这些技巧扔到一边,仍然按自己的思路解题,这样做再多的练习都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练习时要经常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可以运用某种技巧?这个技巧在这里是否合适?尽量将题目和技巧结合起来,这样形成习惯之后,技巧才能在考场上发挥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