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需自律 说给101网校和考生
事实上,不仅是高考,几乎所有类型的考试,诸如考研、考公务员、英语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等等,都被考前培训机构看作是“商机”。赚取暴利是这些培训机构的主要目的,号称能“押中考题”则是惯用的宣传伎俩。至于是否“名副其实”,那就要等考试之后见分晓了,押中押不中后果都由考生自负。
记者了解到,对于考前培训的乱象,相关部门管理起来也是力不从心,与之相关的法规非常简单:违规的应“责令改正”,逾期不改者则“追究责任”。但怎么追究,追究何种责任,不得而知。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予以明确,把追责权限、任务细化到各个行政部门,以便加强管理。惟有如此,考前培训乱象才有可能终结。
希望101网校这样所属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弘成教育集团的教育机构不要像神婆一样去猜测高考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要在让考生丢失平常心而产生投机心理,只有培训机构真正自律,真正从考生成长出发,从根本提高考生素质和能力,才能真正声名远扬,才能带来持久效益,才能为我国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对于考生来说,毕竟高考不是彩票,不能拿前途去赌博,不光名师才能出高徒,高徒未必出自名师,关键还是靠自己!
2009年的高考在争议与是非中画上句点,却在人们心中留下大大的惊叹号和问号?在震惊于松原高考舞弊和重庆身份造假的同时,我们不禁拷问: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目前,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考题”“分数”“状元”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网络上一则关于“101远程教育网‘再次命中高考作文题不是巧合”的新闻又给教育当头一棒!十年磨一剑,培训机构以“押题”为诱饵是不是有点误尽苍生?高考不是赌博,押对考题也不等同于中彩票,无论是“舞弊”“造假”还是投机取巧的“押题”都为中国教育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阵痛。
近年来,考前参加“押题”培训之风愈演愈烈,迎合学生“投机取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各大培训机构突然变成了神秘的“股评家”和“彩票分析师”,纷纷出招秘密武器,“押题专家”“天价押题卷’成为最让考生心动的迷药,在偶然情况下猜中一次或是一部分就以偏盖全的认为他们就是专家和专业的代名词。“瞎猫碰着死耗子”不是没有可能,谁又真正想过“押题”的动机背后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和对教育的影响?
老师变“神婆” 高考不等同彩票
这篇报道中谈到“101网校高考专家组的金老师对09年高考预测的作文题,与今年全国卷一的题目惊人相似,继去年安老师命中高考作文题后,101远程教育网再次命中高考作文题,曾经做过该套模拟题的高三学员为之狂喜。”文章标题“再次命中高考作文题不是巧合”那么是高考试题外泄?还是老师未卜先知?
首先目前的高考形式和主旨,都是围绕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讲,高考命题千变万化,求新求异,没有谁能押到题;其次,高考又是有“本”可依的,那就是考试大纲和说明,抓住这个根本,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说,那些所谓的押中题,并非是“名师”们有多神奇,恰恰反映的就是这个根本!押题就是舍本逐末“巧合”就是“巧合”把老师变成“神婆”无形中为学生助长了急功近利,不思进取的心理!
在书店和网上随便看看,你就回看到翻天盖地的各类高考复习资料,可以说是海量。对于101远程教育网官方宣传,网校有分布全国5000位的优秀教师资源库,这个数量级的教师资源,只需要每月提出一个高考作文命题,比如这些老师带毕业班的资历为5年,高考命题的数量就是30万,再结合教育部的提出政策和考试大纲,不免的会出现压对高考题的“巧合”,出现这种“巧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组织教学复习训练中出现的“巧合”过分宣扬,明显有误导之嫌。正像彩票迷在每天算号的时候也会猜对一两个数字,但是结果还是没有半点所得。高考不是赌博,考生也不该用人生的转折点来赌在这“巧合”上。
押题变“良药”考生怎能用前途来赌
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打着各种“押题”的幌子招揽生意,使不少考生和家长甘愿“粉身碎骨”不惜付出“天价”。“培训学校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让学生们无法安心上课,考试公平在学生心中缺失,正规的升学考试被学生当成了赌博,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找所谓的“押题”专家、培训学校。这种现象的疯长让人担心的不是谁“押中”了多少高考试题,而是试题被“押中”后孩子们的心态会受到影响,他们对公平二字的怀疑和中国应试教育的残忍?
培训机构“押中”高考试题并不是不可取,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押中”高考试题。如果只片面地宣扬押题人或押中了多少题,容易让正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不利于其正确认识高考,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压题只能是大致的参考,盲目迷信“押题”会让考生心态失衡。考生看了所谓的可能考题后,如果里面有不会做的题,信心会受到打击,造成应试心理紧张;如果看到试卷与所做练习不同,更会影响临场发挥。由此可见,考生怎能用前途来赌?迷信“押题”不如相信自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